2017-7-6
日前,由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该省各县区文化管理部门共20多家单位通力合作,研制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阿昌族、白族、德昂族、独龙、基诺族、景颇族、怒族、普米族、佤族1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服饰的地方标准,挖掘和再现了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服饰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核心文化元素。今后,上述民族服饰在制作、教学、宣传、旅游产品开发、文艺展演等方面都有了标准可依。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外在标志,既是这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外显符号,又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与气质的外化形态。
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5000人以上常住人口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族服饰璀璨夺目、各具风采,拥有大量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变迁,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特质正在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等部门积极探索和创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式,落实旅游文化产业标准提升行动,历时3年深入开展了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服饰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
此外,依据标准编著的《滇之锦绣--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服饰考析》一书已于近日由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作为2017年度好书进行推荐。书中大量的服饰实物和生活场景图片全部来源于民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地区,并依据国家标准绘制了服饰裁剪图,使民族服饰制作有了更强的可操作性。短短几天,该书得到网友的广泛好评,有网友评论:"看到这些素雅古朴的服饰、刺绣、花纹、故事……会被瞬间打动,感动你的,不仅仅是令人惊艳的服饰,更是岁月长河里采撷的美。"
来源:中国经济网